紡織業信息化之路如何走?
吳迪 2004-1-1 中國計算機用戶 介紹了紡織行業信息化的現狀和差距,信息化未來重點及思路。
現狀與差距
對于整個行業信息化現狀而言,紡織行業起步早,應用面寬,有廣泛基礎。從整體水平分析,在我國制造業中處于中等水平。其特點是:由于我國紡織業存在地域、行業、企業的差異性、發展不平衡性,從而決定了信息化目標需求的多樣性、推進步驟的漸進性和實施過程的艱巨性。與發達國家紡織企業相比,我們的差距體現在兩方面。
應用水平:總體差距大
信息化建設不能僅僅著眼于信息技術本身,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積極推進、企業積極響應、配套的應用基礎環境積極跟上。發達國家企業信息化的經驗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就企業而言,加強管理,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與國外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理念、組織、方法、手段、人才及技術等方面。
技術水平:領域各不同 對于監測系統,比利時、瑞士、意大利、印度等公司的產品,具有較高技術水平,性能可靠,在國外有較大用戶群,但對生產設備要求較為嚴格。國內廠商大多數搞監測裝置,有些研制了監測系統,但形成產品的不多。自動控制技術也是這樣,應用系統采用的絕大多數是國外的檢測裝置和控制裝置,國內廠商的優勢只在軟件。
國外ERP軟件成熟度高,包含完整的管理思想,功能齊全,標準化程度高,都已經實現了商品化,象SAP、Oracle等在世界上擁有較大的用戶群。但要適應中國紡織企業的規模、適合行業的應用特點、滿足不同企業的差異性需求,符合國內的管理規范和使用習慣,在本地化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在成功應用于若干國內試點企業之后才能推廣。因此,國內外管理軟件在高端產品上有差距,中低端各有特點,國內軟件產品二次開發和實施服務有優勢。在CAD領域,國內已經有多種軟件產品,占很大市場份額,有的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價格遠低于國外同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競爭力。國外在某些新技術方面領先,如服裝CAD懸垂性能的模擬方法等。
信息化未來重點及思路
據調查結果,紡織企業管理信息化需求占整個需求的83%,其中ERP增長最為顯著,成為行業的重點需求。這里存在政府和行業組織大力推動的因素,但主要取決于企業對加入WTO后國際競爭日益嚴峻這一發展趨勢的判斷。另一方面,863有關專家認為,制造業企業信息化中,ERP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難就難在它不僅是技術項目,更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覆蓋企業管理的主要方面,也涉及制造生產的主要流程。中國加入WTO之后,有關媒體預期紡織行業對ERP等信息技術和產品是一個迅速增長的大市場,但是有三個問題必須探討: ERP市場有多大?不容諱言,需求增長是不爭的事實,但真正動手實施ERP的只是一部分,成功應用的不多,即所謂“雷聲大,雨點小”。怎樣解釋這一現象呢?首先,在2萬多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中,年銷售額3000萬以上的有6千余家。除去20%左右虧損,有4千多家是ERP軟件的潛在用戶,是一個大市場?!笆濉逼陂g如一半企業有需求也是可觀的數字。但這些面向市場求生存的企業中,大多數領導人的決策是理性的,會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來做總體規劃,做到量力而行、務求實效。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的全行業虧損等因素影響了系統的應用。從技術層面分析,企業需要滿足不同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和軟件產品。象ERP這樣面向制造業企業、面向生產過程的軟件應該形成自己的行業特點,豐富產品的行業版本。目前市場上這樣的產品不多,沒有形成用戶群。
哪些企業需要ERP?
企業要根據各自的應用目標、規模、管理水平和業務流程,選擇不同的軟件產品。(1) 國際化大企業要求實現參與國際競爭,規范資金控制,實現企業重組和全面現代化管理的目標,往往看中國外大型知名軟件。如儀征化纖公司去年開始與知名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實施SAP的ERP系統。(2)有較好管理基礎的大中型企業,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快市場反應為目標,大多數選擇市場份額較大的國內知名軟件,也包括部分在紡織行業較有特點和影響的軟件。近年來,棉紡、化纖、服裝和紡機等數十家企業這樣做了。盡管比例不大,但在行業中有很大影響。(3)近期發展較快的小型企業,如大多數服裝行業的民營企業,產品有競爭力,但管理粗放,可先以嚴格制度、堵塞漏洞、強化庫存管理、規范業務流程、加快資金周轉為目標,實施財務和進銷存系統。這三類企業數量上呈金字塔形,所需軟件大致對應于一般意義的高、中、低端產品。其中第二類需求是主要的。
需要什么樣的ERP?
紡織工業屬制造業,制造業離不開生產。生產是一個過程,它貫穿于市場營銷、產品設計、制造工藝、生產計劃、物資供應、生產作業與控制、倉儲管理和財務成本等環節。生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自然是企業對ERP的基本要求。其特點可以從四方面分析:
(1)一般ERP廠商將生產過程分為離散方式和連續方式兩大類,紡織制造歸于連續方式。但這樣分類過于簡單,需要具體分析?;w生產類似于化工,是典型的連續流程式,可以套用這一模式;棉紡織(類似的有毛紡織、麻紡織)則有區別,生產工序從清花、梳棉、梳條到紡紗、織布各有其自身的生產規律,不僅表現為連續化,更有多機臺、多手工操作的特點,對產品質量影響的因素更多;印染工序有前處理、染色(或印花)、后整理、檢驗,其特點是原料、染化料品種繁多,產品定單千差萬別;服裝制造不屬于流程式生產,從裁剪、縫紉到燙洗整理,涉及面料、里料、輔料,成品有款式、顏色、尺碼等眾多屬性,物料編碼特殊。
(2)按生產類型,紡織企業絕大多數屬于小批量多品種和少品種重復生產兩種,前者越來越多,尤其是印染和服裝生產,快速生產反應是發展趨勢。
(3)按制造方式,企業既面向庫存,又面向訂單,兼有備貨生產和訂貨生產方式。如服裝企業,既有OEM,要求按時交貨;又有自有品牌生產,則注重營銷渠道管理。
(4)紡織工業的十幾個行業與輕工行業不同,化纖、紡織、印染、服裝形成上下游銜接緊密的產業鏈。如上游的化纖業,面向紡織企業,客戶相對固定,產品價格波動不大;而下游服裝業則直接面向消費市場,產品種類越來越多,使用周期越來越短,市場變化越來越快是其特點,這勢必影響整個產業鏈。
國家863計劃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對ERP等軟件產品的要求是“基于先進管理模式并適合中國國情”,這是一個全面的闡述。ERP作為實現該管理模式的重要工具,首先要體現當代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理論,是一個符合科學標準的成熟的軟件產品,而不只是一個原型,更不是為某幾個項目定制開發。適合中國國情是符合中國廣大企業的企業規模,適合重點行業的應用特點,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差異性需求,彌補企業管理基礎和信息化基礎的不足。因此,針對紡織行業不同企業特點,應該有不同的ERP軟件來適應它。這就需要ERP廠商在行業管理部門的協助下,選擇龍頭企業作為試點,投入力量,在兩三年內開發出符合紡織某些重點行業(如服裝、化纖、棉紡)特點的行業版本,適合這些行業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類型、制造方式,并結合SCM、CRM等功能,構建廣義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和電子商務平臺,形成配套的企業管理系列軟件產品。只有這樣做,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們紡織行業的信息化發展。
- 面料成本該如何核算?2017-10-19
- CIO如何避開SOA部署中的陷阱?2017-10-26
- 主要軟件生產國和地區如何發展軟件產業2017-10-30
- 如何保證ERP在上線后運營穩定?2017-11-07
- 如何運用ERP進行生產管理?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