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的風險控制
企業競爭力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傳統企業間的競爭方式在今天已轉變為供應鏈間的競爭。但目前無論是在全球供應鏈管理或企業物流管理上,多數僅偏重于各類企業運作成本之降低與資源最佳化配置、制造與物流耗時的縮短、策略聯盟等方面,總而言之,著重考慮的是以企業利潤的創造為核心,而對于全球供應鏈的風險控制卻了解不多。1993年,日本知名半導體原料供貨商-住友化工工廠發生爆炸,嚴重威脅全球半導體供貨;1998年,香港赤臘角機場在啟用時發生計算機故障,延誤了貨物與人員的運輸,造成嚴重的損失、2000年臺灣發生大地震,造成全球計算機配件價格的上漲。2000年3月美國新墨西哥州飛利浦公司第22號芯片廠的車間發生了一起火災,飛利浦公司需要幾星期才能使工廠恢復生產。 這家工廠是愛立信供應鏈中的一環,為愛立信公司提供多種重要的零件芯片。這場火災可能導致愛力信失了4億美元的銷售額,市場份額也由一年前的12%降至現在的9%。由此可知產業的供應鏈是環環相扣的,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影響供應鏈的正常運作。因此,供應鏈風險應該值得企業管理者充分重視。
一、供應鏈風險的來源
供應鏈的風險來自多方面,簡言之,有自然災害這種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災、暴風雨雪等;也有人為因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1、獨家供應商問題。供應鏈上出現獨家供應商,采取獨家供應商政策存在巨大風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鏈條就會崩潰。2、IT技術的缺陷會制約供應鏈作用的發揮。如網絡傳輸速度,服務器的穩定性和運行速度,軟件設計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傳遞方面的問題。當供應鏈規模日益擴大,結構日趨繁復時,供應鏈上發生信息錯誤的機會也隨之增多。信息傳遞延遲會增加供應鏈的風險。4、四是企業文化方面的問題。不同的企業一般具有自己的企業文化,這就會導致對相同問題的不同看法,從而存在分歧,影響供應鏈的穩定。5,經濟波動的風險。經濟高速增長容易導致企業原材料供應出現短缺,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而經濟蕭條,會使產品庫存成本的上升。另外還有其他不可預見的因素,小的如交通事故,海關堵塞,停水停電等等,大的如政治因素、戰爭等等也都影響著供應鏈的正常運作。
二、供應鏈風險評估
供應鏈風險的評估可以綜合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經濟波動和產業政策來評估,經濟波動大,產業政策轉型對某些供應鏈的影響就大,企業可能原材料短缺或產品成本上升,甚至使某些供應鏈發生中斷。但經濟波動,產業政策一般是長期的,風險一般較容易控制。
2,不可預見的因素可以通過以往的數據進行預測評估。比如,企業在正常情況下,由于交通事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的大致概率是一個比較穩定數據,可以根據這些數據評估交通事故導致供應鏈的風險。
3,供應商評估可以根據供應商的財務狀況,主營業務的變化、技術創新的能力,企業的在行業中競爭力綜合考察。供應商的變化對供應鏈影響最大,對供應商尤其是與供應材料有關任何變化充分重視,建立一套充分評估機制。
4,信息錯誤導致供應鏈的運作,可以從供應鏈管理中信息手段,信息反饋機制,信息處理能力多方面評估。一般來說,企業上下游之間的信息有先進的通訊方式,及時的反饋機制,規范化的處理流程,供應鏈風險就小,反之就大。
三、供應鏈風險的防范
針對供應鏈風險,可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控制:
1、發展多種供應渠道,多地域的供應渠道,加強對供應商的情況進行跟蹤評估。
為確保產品供應穩定,供應鏈上應發展多個供應渠道,不能單單依靠某一個供應商,否則一旦該廠商出現問題,勢必影響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行。同時,在對某些供應材料或產品有依賴性時,還要考慮地域風險。比如,戰爭會使某些地區原材料供應中斷,如果沒有其他地區的供應,勢必造成危機。除建立多地域、多個供應商外,還須對每個供應商情況進行跟蹤,如果欲與供應商建立信任、合作、開放性交流的供應鏈長期合作關系,必須首先分析市場競爭環境。目的在于找到針對哪些產品市場開發供應鏈合作關系才有效,必須知道現在的產品需求是什么,產品的類型和特征是什么,以確認用戶的需求,確認是否有建立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必要,如果已建立供應鏈合作關系,則根據需求的變化確認供應鏈合作關系變化的必要性。同時分析現有供應商的現狀,分析、總結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對供應商的業績、設備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技術開發、用戶滿意度、交貨協議等方面也要作充分的調查,它很可能成為影響供應鏈安全的一個因素。一旦發現某個供應商出現問題,應及時調整供應鏈戰略。
2、建立多種信息傳遞渠道,防范信息風險。
廠家-消費者-供應商在供應求鏈中起著多種作用,他們之間的互動日益加快,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這就要求給予支持的網絡基礎設施必須確保供應鏈所要求的數據完整、可靠和安全。
3、企業應制定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
供應鏈是多環節,多通道的一種復雜的系統,很容易發生一些突發事件。供應鏈管理中,對突發事件的發生要有充分的準備。對于一些偶發但破壞性大的事件,可預先制訂應變措施,制定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流程,建立應變事件的小組。
4、充分利用現代物流技術,減少供應鏈的風險
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傳輸錯誤,并能夠及時對風險進行控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GPS、EDI的技術可以大大降低供應鏈的風險。